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、油價暴漲、外圍股市大跌、越南金融危機……近期股市利空不斷。滬指6月12日一舉跌破3000點心理關口,連續(xù)7個交易日收陰,創(chuàng)下近15個月來新低。
市場近期持續(xù)走弱,投資者信心受挫,場內觀望氣氛濃郁,因此有市場人士認為,如果不出或者出的政策平平,A股或許將迎來2000點時代。
曾經被認為是 “政策底”的3000點,最終從俯視變成了仰視。
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消息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 “稻草”。端午小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日,股指以大陰棒迎接回到市場中的投資者。近8%的跌幅,千家個股跌停,呈現在投資者面前的是一片慘綠。不僅如此,前期的2990點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抵抗力,股指亦一度被打至2900點的整數關口。
市場疲軟、信心不足乃目前股市的“流行色”,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政策救市猶如一場游戲一場夢。規(guī)范大小非減持行為、降低印花稅等,在激發(fā)出市場短暫的熱情后歸于沉寂。不變的是每一次市場暴跌,中小投資者無一例外都是最大的受害者。
沒有永遠的牛市,也不會有永遠的熊市,市場運行總是在交替中輪回,這是規(guī)律作用的必然,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。
在跌破3000點之后,市場是否已經進入“2”時代已經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,面對糾偏式的救市失敗,面對著市場的暴跌,來自管理層的聲音尤為關鍵。繼續(xù)無動于衷或者保持沉默是金的態(tài)度,其實是對市場的不負責。
當“政策市”的陰霾一再騷擾著市場并受到廣泛詬病后,管理層學會了沉默。其實,在上世紀90年代及此前4年多的大熊市中,只要市場出現諸如暴跌等情形,投資者還是能夠聽到來自管理層的聲音。然而,這一切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了。
大力推行市場化,并不意味著市場的問題就能通過市場本身來解決,何況年輕的A股市場并不成熟,還存在諸多弊端與缺陷。因此,在大是大非面前,管理層適時地發(fā)出聲音,不僅是必要的,也是必須的。
事實上,無論是出臺規(guī)范大小非減持的措施也好,還是降低印花稅也好,都是在市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后倒逼產生的。也就是說,在監(jiān)管方面,相關部門表現出了一定的滯后性與被動性,此事實無疑增加了市場的發(fā)展成本。
面對市場的非理性暴跌,管理層是否該發(fā)出聲音?或許美國市場就是最好的一個參照物。如次貸危機發(fā)生后,美聯儲主席就扮演了“救火隊員”的角色,特別是在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之際表現得更為明顯。今年元月,全球股市狂跌,道?瓊斯指數亦未能幸免,美聯儲于元月21日晚召開緊急電話會議,第2天隨即宣布調降聯邦基金利率75個基點。相反,幾乎在相同的時間,中國平安因公布巨額再融資方案亦導致股指暴跌,國內投資者所享受到的又是什么呢?有比較才有區(qū)別。這也就解釋了,為什么次貸危機發(fā)源地的美國股市只下跌了17%左右,而受到間接影響的A股市場卻狂泄了50%以上。
資本市場是虛擬經濟,更是“信心經濟”。因為沒有了信心上的支撐,“千點論”不幸一語成讖,A股市場亦被“推倒重來”,這些慘痛的教訓不應被忘記,也不能被忽視。因此,針對目前市場的現實,監(jiān)管部門也該向美國的管理層學習學習,該出手時就出手,該發(fā)出聲音時就發(fā)出聲音。